伤寒一书,通体就在这邪正二字。所不胜者,如脾病畏木,肺病畏火,肾病畏土,肝病畏金,心病畏水,值其时日,故病必甚也;所胜时者,如脾病喜火土,肺病喜土金,肾病喜金水,肝病喜水木,心病喜木火,值其时日,故病当起也。
不道之以小针治乎?汗为心液,心热则液亡,故无汗。
髦,音毛,发也。阳之所在,明必随之;明之所及,阳之至耳。
肾本水脏,而挟热侮脾,故为肠下利脓血。少阴之脉,斜走足心,上内,挟舌本,故为寒且酸、足热不言等病。
此则天人至数之要,在逆从之间,察其神而毕矣。故虽同时遇风,而有受有不受,此病之所以异也。
人知两感为伤寒,而不知伤寒之两感内外俱困,病斯剧矣,但伤有轻重,医有贤不肖,则死生系之,或谓两感之症不多见者,盖亦见之不广,而义有未达耳。 凡劳、伤之辨,劳者劳其神气,伤者伤其形体,如喜怒思虑则伤心,忧愁悲哀则伤肺,是皆劳其神气也;饮食失度则伤脾,起居不慎则伤肝,色欲纵肆则伤肾,是皆劳其形体也。